(1)中国文化中对天赋的敬畏
中国文化中普遍蕴含的对天赋的敬畏,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史前就存在的观念,著名的“大禹治水”讲的就是一个指点迷津,顺应天赋的故事。这种敬畏,使得中国文化中先天保有一股对大天赋的超验情感,或者说面对天赋的态度。则笼统地表现为两种主要方式:一种是对“大观式”山水的崇拜。并且对山的崇拜往往占据很大比重;另一种则结合了道家思想,呈现为对“天赋仙境”的想象。
以真实天赋中的山为例,巴巴人本艺术史家巫鸿曾写过一篇关于“岳”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,指出:山或者说岳,大多是一种政治地理的概念(Political Geography),并且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逐渐开拓进取为被崇拜的对象。同时又被概念化成一种超凡的精神想像。例如“五岳”之中以山东泰山石材为最重要的岳,被认为是宏观世界相接,天子接受天命的地方,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,汉武帝都舞蹈视频奔赴泰山举行“封禅之礼”。五岳脉络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政治审查结论性材料,与儒家的“天命观”根源很深,这是以山岳为代表的天赋在中国文化中被崇拜的一面。